首页

山东魅族女王视频

时间:2024-05-03 19:36:25 作者:中上协:中国境内新三样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增长超10% 浏览量:44966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 今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与校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2024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10周年,本书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仅深入剖析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展与成效,对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协同发展这三大需率先突破的领域以及协同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两个重点领域的进展与成效也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10年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要进展,北京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予受理业务2.5万件;有序退出4000余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稳步下降。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及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京津冀“双核、两翼、多节点”机场群布局完成;天津港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枢纽港口,津冀港口群货物年吞吐量已超18亿吨。

  生态联防联控成果显著,空气质量实现“逆风翻盘”,2023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近六成,区域内已无城市上榜“中国空气最差十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优化,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

  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发布,为未来三地产业合作指明了方向。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建立起“(1+1+N)×2”工作机制,打造出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硕果累累,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项目已投入运营,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实现“免备案”,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区域拓展至京津冀全域,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该书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核心区“双控四降”成效显著

  该书指出,首都功能核心区“双控四降”成效显著。“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城市治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北京积极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动态调整退出,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超过3000家,疏解近1000个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十大高精尖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最高,人工智能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增速最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稳妥有序落地,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累计拆除2.4亿平方米违法建设,石景山、门头沟等14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目标,2022年建立的“一区一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创建区、复评区的“全覆盖”督导,为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整治提升桥下空间近800处,城市“被遗忘的角落”正在被唤醒。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

  该书指出,10年来,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础先导作用,始终坚持“交通先行”,推动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形成,区域运输组织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着力打造与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从“蓝图”迈向“现实”。

  10年来,京津冀三地合力施策,以控污减排、扩容增绿为目标,擘画出空气常新、绿水长流的生态蓝图,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同时,以生态分区管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监管监测为关键措施,优化生态发展格局,并以联防联控法治深化、标准协同、生态保护为重点任务,完善京津生态协同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了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需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10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一直以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北京创新研发优势,天津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河北充足的生产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依托“2+4+N”产业合作格局,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势利导,通过以合作园区为载体的“共建”“共管”模式、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导的“总部+基地”模式、以大数据产业为牵引的功能互补协同模式等六大模式,逐步形成了“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空间布局,按照“强点、成群、组链、结网成系统”的发展思路,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平台园区为载体,由关键点引领线,由关键线带动面,由关键面交织成网络,在合理的产业发展网络之下,发挥其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实现了北京产业发展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产业优化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则从“接得住”实现“升级跳”,充分实现了产业合作赋能区域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三地始终以夯实协同创新基础、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和强化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软环境”,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共同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地区创新能力、活力稳步提升。(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驻泰使馆提醒:警惕“低价游”,远离“黄赌毒”

论坛现场,包括中法科技冰雪产业基地、美迪气象研究中心等在内的5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06亿元。来自中法两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还就“绿色建筑与韧性城市”“生态资源与绿色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本次论坛也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吴淘淘)

中国拟立能源法 保障能源安全促可持续发展

2023年,西安全年签约合同项目达到1077个、总投资9068亿元。该市依托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均完成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向外释放了招商引资的强烈信号。

4月15日-21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440.4万吨

1992年8月至1996年10月,任湘潭钢铁公司炼钢厂、第一炼钢厂、第二炼钢厂技术员;1996年10月至1998年5月,任湘潭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转炉车间副主任;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侨海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那会年纪还小,谢苗对“拍戏”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有趣,不用上学,还能跟同龄人一起玩,可越往后越觉得辛苦,“现在让我说哪场戏最好玩,我想不起来,就觉得都很苦。”

习言道|关于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强调这几个关键词

著名诗人、川菜文化学者石光华认为,我们国家有三条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酒河。长江、黄河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但是“酒河”对我们整个民族来说也很重要。“儒家中庸平和,偏阴柔了一点,酒能把我们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豪情、豪气激荡出来。”石光华解释说。作为川菜文化学者,石光华补充说,由于汾酒属于清香型,无论是做菜还是作为饮品,都不压其他菜的味道,可以和许多种类的菜搭配:咸鲜的、麻辣的都可以搭配。“从这方面讲,川菜和汾酒可以互相渗透烘托”。

相关资讯
昆明海关查获侵权茅台酒108瓶

2023年是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开局之年,专门立法工作驶入快车道,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检察公益诉讼立法研究持续深入。最高检应勇检察长提出“公益诉讼检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并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署名文章,全面梳理了党中央对检察公益诉讼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入分析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世界法治文明“新样本”“新形态”的实践特色,总结提炼了检察公益诉讼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特点,科学回答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现实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9月21日,会同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最高法、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专题研讨会,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发展、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中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专家学者在学术研讨中也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论述,认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一项中国影响世界的具有创举意义的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制度创新价值。此外,学术界对检察公益诉讼立法高度关注,多所高校研究形成立法专家建议稿。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也为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最高检与最高法通过工作交流会商会等方式就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行广泛交流和协同研究,并就立法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与司法部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共同推进立法研究。最高检通过各种形式收集地方检察机关立法需求和建议,全面梳理汇总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固定的成功经验,以及检察公益诉讼不同于其他诉讼的特殊规律等,丰富立法实践样本。三是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程加快推进。年初政法领域立法规划明确做出了部署,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为一类项目;最高检组织力量形成《检察公益诉讼法(建议稿)》,10月27日,中国法学会专门召开立法专家咨询论证会对建议稿条文进行逐条论证;12月6日,最高检与最高法、司法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共同召开起草工作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12月20日,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正式启动立法程序。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